一 教学大纲基本要求
1了解植物生长物质、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极性运输、生长素的“双重作用”和乙烯的“三重反应”、偏上生长、激素受体等基本概念;
2了解植物生长物质的种类、结构和性质;
3掌握研究植物生长物质的方法;
4了解植物激素的发现过程、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与运输、激素的作用机理;
5熟知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各自的主要生理效应;
6了解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7掌握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技术及注意事项。
二 本章知识要点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生长物质2植物激素3植物生长调节剂4生物测定5极性运输6三重反应7偏上生长8生长延缓剂9生长抑制剂10激素受体11靶细胞
(二)知识要点
植物生长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外源的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此外植物体内还有其它生长物质,如油菜素甾体类化合物、多胺等。
目前已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其中种数最多的激素是赤霉素,分子结构最简单的激素是乙烯。不同的激素其生理功能具有各自的特点,但也有些相似的地方。如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具有促进生长、延缓衰老的作用,而脱落酸和乙烯都有抑制生长、促进衰老的功能。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到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
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生长促进剂、生长抑制剂、生长延缓剂等,种类很多,在农业及园艺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但是,在应用中应注意适量适时,掌握正确的方法,避免产生不利影响。
三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植物生长物质、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本概念;
2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内酯等植物激素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的生理作用;
3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和运输
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二)难点
1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
2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3研究植物生长物质的方法。
(三)基本内容
第一节 生长素类
一、生长素的发现
二、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与运输
三、生长素的代谢
四、生长素的效应:促进生长、促进插条不定根形成、调运养分、向性及其他生理效应。第二节 赤霉素类
一、赤霉素的发现历史
二、赤霉素的化学结构与活性
三、赤霉素的生物合成与运输
四、赤霉素的生理效应:促进茎的伸长生长、诱导开花、打破休眠、促进雄花分化及其他生理效应。
第三节 细胞分裂素类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
二、细胞分裂素的基本结构与活性
三、细胞分裂素的生理效应: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促进侧芽发育、延迟叶片衰老、打破种子休眠等。
第四节 脱落酸
一、脱落酸的发现
二、脱落酸的化学
三、脱落酸的代谢生物合成、氧化
四、脱落酸的生理效应:促进休眠、促进气孔关闭、增强坑逆性、抑制生长、促进脱落等。第五节 乙烯
一、乙烯的发现
二、乙烯的生物合成及运动
三、乙烯的生理效应:改变生长习性、催熟果实、促进脱落、促进开花和增多雌花及其他生理效应.
第六节 其它植物生长物质
第七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化学调控
一、农业上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二、作物的化学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