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 当前位置:植物生理学精品课程 → 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
返回首页
电子教案
电子讲稿
第九章 植物的成花生理
 

 

一 教学大纲基本要求

1了解春化作用的概念、反应类型、植物通过春化的条件、春化作用的机理以及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了解光周期现象的发现和植物光周期反应的类型、光周期诱导的机理、光敏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以及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了解花器官形成与植物性别表现;

4了解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过渡、性别分化与表达的一般规律以及了解一些有效的调控措施。

二 本章知识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幼年期2花熟状态3春化作用4春化处理5去春化作用6再春化作用7春化素8短日春化现象9光周期10光周期现象11长日植物12短日植物13日中性植物14中日性植物15双重日长植物16长-短日植物17短-长日植物18两极光周期植物19长夜植物20临界日长21临界暗期22光周期诱导23成花素

(二)知识要点

植物成花是与植物整体生理密切联系的、相当复杂的生理过程。

花发端:是分生组织形成花原基之前所进行的一切反应及分生组织分化成可辨认的花原基的全过程,

至少和四个方面的条件有关:(1)植物通过幼年期,达到花熟状态;

(2)某些植物必经过合适的光周期诱导;

(3)某些植物必经一个时期的低温诱导(春化作用);

(4)营养和其他条件。

在自然条件下花器官的诱导主要受低温与光周期的影响,在生理上的反应就是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要求春化作用的主要是一些一年生越冬植物和二年生植物。

感受春化的温度和所需时间因植物种和品种而异。冬性愈弱,春化温度愈高,春化温度愈短;冬性愈强则反之。春化作用进行的时期,一般在种子萌发或植株生长时期。

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的生长点,或其他具有细胞分裂的组织。

春化作用可被高温解除(去春化)及其之后再行春化。大多植物的嫁接试验证明,春化后植物体内产生某种特殊物质,且可以运输。

植物对光周期反应类型主要为三种:短日植物、长日植物和日中性植物。长日植物成花要求日长大于临界日长,而短日植物则要求日长小于临界日长。根据暗期光中断试验表明,光周期中暗期比光期更为重要,所以长日植物又叫短夜植物,短日植物又叫长夜植物。

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叶片,而诱导成花的部位是茎尖。嫁接试验证明短日植物和长日植物叶子产生的开花刺激物是同一种物质,且能够传导,但是至今也未被分离出来。

光敏色素介入了光周期的成花反应,短日植物成花要求Pfr/Pr的比值低,长日植物要求的高。

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理论在异地引种、控制花期、繁育良种和种子低温春化等生产实践中有重要指导意义。花芽分化(花器官形成)是与成花诱导紧密相连的过程,它决定花器官的数量和质量。其要求的条件和花发端要求的条件有些是一致的,有些则不一致,受环境因子、栽培条件和生理条件的影响。花器官的性别分化既决定于植物本身遗传性,也受光周期、营养条件及激素影响。

植物授粉受精过程中,首先需花粉与柱头相互识别,亲和花粉正常萌发,花粉管伸长,受精。授粉受精后对雌蕊甚至整个花器或植株都有深刻影响,生长素含量大增,呼吸增强,吸收水分、矿质和运输能力加强,子房生长素含量迅速地增加吸引营养体中养料运向生殖器官。

三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植物通过春化的条件、春化作用的机理以及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春化处理、调种引种和控制花期等;

2光周期现象类型、光周期诱导的机理、光敏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以及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引种、育种、控制花期、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3植物花器官的形成和性别表现,性别分化与表达的一般规律及调控措施:水肥、温度、激素等。

(二)难点

1春化作用的机理;

2光周期诱导的机理;

3光敏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

4性别分化与表达的一般规律及其调控。

(三)基本内容

第一节 植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过渡

第二节 春化作用

一、春化的概念和发现

二、植物感受春化的时期和部位

三、进行春化的条件

四、春化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第三节 光周期现象

一、光周期的概念和发现

二、光周期的反应类型

三、光周期诱导

四、光周期现象在农业上的应用。

第四节 花器官形成的生理

第五节 受精生理


Copyright © 2008-2011.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本课程网站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学使用,不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