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 返回首页
· 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金工实习》实践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践大纲
 ·当前位置:首 页 >> 教学大纲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践教学大纲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践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
2、课程英文名称:
3、课程编号: XX X XXX。
4、课程类别:实验。
5、课程性质:必修课。
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
7、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8、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9、学时:6学时。
10、学分:
二、实践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了解几何量测量的基本工具和基本方法,初步具备使用和调整测量器具的能力,巩固有关公差与配合标准的理论和概念,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掌握运用量块组进行相对测量的方法,学会调节仪器零位的方法。
2.熟悉光切法和针描法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 掌握双管显微镜和电动轮廓仪的使用方法,认识两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3.掌握综合应用多种常规计量器具和检验工具测量零件形位误差的方法,加深对形位误差概念及定义的理解。
4.熟悉齿轮精度有关项目的测量方法。加深理解齿轮精度的有关定义以及在传动中的影响。掌握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
序号
实践教学名称
学时
理论基础
实践类型
备注
1
轴径测量实验
2
 
实验
 
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实验
2
 
实验
 
3
形位误差测量实验
2
 
实验
 
4
齿轮精度测量实验
2
 
实验
 
 
实验一:轴径测量实验
实验性质:验证性
实验内容:根据被测工件组合量块组,调节比较仪零位,进行多次测量,记录十次测量结果,评定轴径的合格性,并计算标准偏差。
学时:2学时。
主要实验设备:立式光学比较仪、量块。
消耗材料:无耗材
实验地点:互换性测量实验室
实验二: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实验
实验性质:验证性
实验内容:分别用双管显微镜和电动轮廓仪测量标准试件的表面粗糙度。
学时:2学时。
主要实验设备:双管显微镜、粗糙度测试仪。
消耗材料:记录笔及记录纸。
实验地点:互换性测量实验室。
实验三:形位误差测量实验。
实验性质:综合性。
实验内容:箱体、主轴和导轨是典型的机加工零部件,包含有多种形位误差,首先综合应用平板、水平仪、V型块、角度尺、指示表等计量器具分别测量各项形位误差,对各零部件的形位误差进行综合评定,然后采用三坐标测量机对相关形位误差项目进行综合测量,比较两类测量方法的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
学时:2学时。
主要实验设备:平板、量块组、合像水平仪、百分表、卡尺等常用计量器具、三坐标测量机。
消耗材料:无耗材。
实验地点:互换性实验室。
实验四:齿轮精度测量实验
实验性质:设计性。
实验内容:每实验小组分配一个已编号的直齿圆柱齿轮,学生根据实验室条件和给出的齿轮设计精度等级,从齿轮三个公差检验组的检验指标中自行选择适当的齿轮精度评定指标,设计出相应的测量方案,完成直齿圆柱齿轮精度测量,并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对有关齿轮误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齿轮加工工艺上的改进意见。
学时:2学时。
主要实验设备:径向跳动检查仪、公法线千分尺、基节仪、齿轮游标卡尺、齿轮啮合仪。
消耗材料:无耗材
实验地点:互换性实验室
四、仪器设备配置
立式光学比较仪,量块,双管显微镜,粗糙度测试仪,平板,量块组,合像水平仪,百分表,卡尺等常用计量器具,三坐标测量机,径向跳动检查仪,公法线千分尺,基节仪,齿轮游标卡尺,齿轮啮合仪。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 院编教材。
2.参考书:
谢铁邦等,《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吕永智等,《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王伯平,《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马正元,《几何量精度设计与检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六、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主要写出每次的实验内容,操作过程,熟练程度。
七、考核
(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成绩评价方式:
学生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最后折合成100分制。

 
塔里木大学 2009 《机械制造基础》精品课程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 Tarim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